类风湿关节炎(RA) 类风湿关节炎(RA)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特点是以关节滑膜为代表的不同器官的慢性、渐进性炎症,导致关节损伤和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影响寿命。炎症反应是RA致残和死亡最主要的机制,因此应用可靠的指标评价RA炎症程度对预测长期预后十分重要。血常规是临床最为基本的且不可或缺的血液检查,报告单包括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细胞体积等,并可衍生出其他相关指标。血常规改变可以协助临床医师筛查血液系统疾病,初步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如感染、贫血等。RA可引起循环血中细胞数量和成分改变,血液系统改变是RA重要的关节外表现之一,因此血常规结果与RA关系密切。那么,血常规指标是如何判断RA活动性的呢? 1白细胞参数 RA发病机制不明确,但目前研究已发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均通过不同途径参与RA的发生发展。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作为免疫细胞,可释放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反之,炎症细胞因子可激活炎性免疫细胞。在RA病理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细胞中,中性粒细胞的细胞毒性潜力最强。原因在于它能够释放降解酶、活性氧,以及近年研究新发现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其在杀灭胞外微生物的同时提供自身抗原,与自身抗体的产生有关。RA患者常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异常升高,但中性粒细胞减少亦不少见。 T淋巴细胞亚群是RA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细胞组分,迄今为止研究认为Th17与Treg细胞比例失衡为RA发病机制的关键。B淋巴细胞可通过抗体依赖及非抗体依赖途径参与RA发病、发展过程。但是,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与RA活动性的关系,研究结果不一。因感染、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免疫抑制剂、激素等多种因素均能影响白细胞指标,其敏感度及特异性均不佳。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炎症指标是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二者是计算RA活动性指标DAS28评分的基础。然而,这二者均有局限性,如仅能反应短期炎症反应、易受其他合并炎症的干扰。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可综合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是更为全面、准确及灵敏的炎症标志物。众多研究表明,NLR是炎症的高度敏感指标。进一步研究发现,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均和DAS28评分有显著相关性。NLR作为新型的炎症标志物,简单易得,可协助评价RA患者疾病活动度。 2红细胞参数 2.1血红蛋白(Hb) 贫血作为RA常见的关节外表现,发病率30%~70%。贫血类型多种多样,最常见的为慢性病贫血,程度多为轻中度贫血。贫血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多种因素、多途径引起贫血,主要与RA活动期释放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IL-1等细胞因子抑制骨髓造血、缩短红细胞寿命、干扰铁代谢有关,非甾体抗炎药、激素、改善病情慢作用药的应用也是贫血发生的部分原因。贫血会加重RA的关节破坏程度及周身症状。研究表明,使用生物制剂治疗RA可改善贫血,支持细胞因子参与贫血机制的学说。与其他生物制剂相比,托珠单抗治疗后Hb水平升高更为显著,这间接提示了IL-6在RA贫血发生机制中的中心地位。 2.2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炎症反应可造成红细胞体积异质性增加,导致RDW水平升高。国内外研究表明,RDW在心血管疾病、肝病、肿瘤、糖尿病等多系统疾病中不同程度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Tecer等提出RDW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ESR和CRP相似,也能反映炎症,且数据证实RDW与疼痛和DAS28评分相关。 3血小板参数 3.1血小板计数(PLT) 尽管RA具体机制不明,但目前研究中免疫功能紊乱占主导地位,T辅助细胞比例失衡、自身抗体产生、大量细胞因子释放参与RA的慢性炎症过程。PLT作为血液细胞成分之一,不仅能调节出凝血过程,其独特的免疫功能也受到越来越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