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middot风湿那些平常的卑微

时间:2021-4-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编者按

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国家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面对疫情,处于“风暴眼”之中的荆楚大地,以及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各科医护人员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无论前线后方,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参与战“疫”。

为展现风湿免疫科医务人员在此次抗疫工作中的责任与担当,《医师报》与上海医药共同开设“抗疫·风湿”专栏,看风湿免疫科专家如何以大爱、勇气和牺牲,筑牢一道又一道不可攻破的坚强防线,谱写一曲“抗击疫情、使命担当”的澎湃之歌。

赵毅:这里是最需要我们的地方

《医师报》融媒体记者宗俊琳

?

同一间病房,彼此相邻的两张病床,有时是老两口,有时是母女,有时是父子……他们罹患同一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他们一天又一天地看着对方渐渐衰弱,直至危重、抢救、插管、甚至死亡。

庚子年初,新冠病毒突袭武汉。医院(以下简称“医院”)组建的国家援鄂医疗队队员之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赵毅教授亲眼目睹了这场疫情暴发初期高死亡率之惨烈。

他神色凝重地说,“刚到武汉时,每个人都深感形势严峻,同时也意识到,这里是最需要我们的地方。”“一定要摁住死亡数据攀升的暂停键,给患者生命的希望。”

此后,团队合作、争分夺秒、从死亡线上抢人……成为赵毅教授在援鄂战“疫”的每一天都会触碰的“关键词”。

最终,赵毅和医院战友们通过红、黄、绿三层次分区、制定一对一精准方案,以及团队作战方案,实现了患者低死亡率的目标。

踏入隔离病房的那一步动力来源于职责

“我是科里的副主任,从经验、职称等各方面来说,我都有责任和义务冲到最前面。”年2月7日,四川大学医院组建的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奔赴武汉开展救治工作,接医院东院2个危重症病区。当得知风湿免疫科需派驻医生随医疗队赴鄂的消息,赵毅就做好了冲锋上阵的准备,成为此次抗疫医疗队中的一员。赵毅教授在抗疫一线

“其实,在哪都是治病救人,只是换了个地方,面对不同的患者。我,还是医生。”作为风湿免疫科领队,赵毅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赵主任,这名患者用不用激素?”“这例患者的激素量应该用多少?”“赵教授,这位患者的激素大概需用多长时间?”抗疫一线的每一天,新冠肺炎不仅侵害着患者的肺部,还有免疫系统及其他器官的累及损伤,与风湿免疫科密切相关。一旦重症患者的体内启动了“炎症风暴”,就会导致免疫系统在杀死病毒的同时,还会杀死大量的正常细胞,严重破坏肺换气功能。

每当医疗队的战友们为患者共同协商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时,赵毅义不容辞。“因为临床上还没有特效药物,对于患者的炎症风暴,激素的使用尤其需把握用药时机和火候。没有指南,没有抗击新冠病毒的经验,此时,临床医生的仔细评估和认真把握就是关键。”

忆及治疗经历,我们似乎还能从赵毅凝重的眼神里看到曾经的大疫之殇。因为接管的就是危重症病区,不少病患就是在赵毅“加大剂量,冲一冲”的决策中“捡”回了濒临坍塌的微弱生命。“只要用药时机和火候把握得好,临床就能收获效果。但如果错过了用药时机,一味地用药不仅不能带来效果,甚至还会给病患带来诸多副作用……”

在赵毅不常更新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rhrq.com/jbbj/107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