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丨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时间:2017-2-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今日立冬,送给大家一份“冬养”贴士,通过早睡晚起保温暖、调整作息和气血,方能达成冬季闭藏的养生之道。用好这贴暖宝,一起优雅过冬!

立冬节气

立冬节气的由来:今年11月7日是“立冬”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

立冬的习俗: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我国北方,人们则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1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相传东汉名医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沿途见许多百姓因为天冷耳朵都冻坏了,于是在黄河边支了口大锅,把羊肉、辣椒等驱寒的药材放进去熬,捞出来切碎后包成像耳朵一样的饺子再下锅煮。

2

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暖

立冬为冬天之始,老一辈人常常以立冬当日的天气来预测整个冬季的气候走向。「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温」,即:立冬当日天气晴朗则整个冬天将非常寒冷;相反,若为阴天,则这一年的冬天不会太冷,甚至可能是个暖冬。

唐代医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即老年人外出活动尽量选择日出之后和太阳未落之时,以趋避寒气。另外,立冬后穿衣需保暖,以防感冒、耗伤阳气,尤其要注意背部的保暖。但也不可过分添衣,因为衣着过厚,时常出汗,则皮肤毛孔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

补益肾气。立冬后天气由凉转寒,此时人体肾气会变得旺盛,以适应气候的变化。

中医认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明代医家张景岳也指出「以冬寒之气养肾」,因此,立冬后补益肾气都要围绕一个「藏」字。

保暖是王道,锻炼不可少

1

衣被鞋帽宜轻暖

冬季的特点是寒冷,特别是北方,天寒地冻,万里雪飘;南方气温不太低,但室内室外一样冷。这些不利气候因素都需要用衣物来抵御,尤其是儿童、老年,体弱多病之人。选择冬装要以防寒保暖为第一原则,要松软,便于穿脱;利于活动、娱乐是第二原则。

上了年纪的人,大多会有肌肉萎缩和行动迟缓的现象,宽大松软穿脱方便很重要。平时有气管炎、哮喘、脾胃弱的人应该增加一件轻、软的毛衣,或者薄棉的背心,用于保护心、肺、脾胃等脏器不受寒,有腰腿疼痛或风湿关节疼痛的人,应该在肩、背、腰膝部用棉或者毛层加厚。

穿鞋太紧对脚是不利的。很多人认为紧了暖和,其实太紧了使袜子和鞋内的棉絮、绒毛受到挤压,反而不暖和;另一方面,脚部皮肤血管受到挤压,血液循行不利,降低了脚部的抗寒能力。有的人脚凉,甚至发生冻疮,都和脚部保暖不够有直接关系,正如古语:“寒从脚下生。”

?冬季养生还要注意晾晒被褥。如此有三个好处:

第一防潮:人在睡眠时会有排出汗水,油脂类的物质。时间长了,被褥会变得潮湿,长期使用对身体不好,冬季只要有阳光充沛的天气,一定要晾晒被褥。第二杀菌消毒:冬天由于寒冷,大多时候都是门窗关的严严的,这样就给致病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常晒被褥是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进行杀菌作用。第三增加膨松:还有一股太阳的味道,睡眠时会更加舒服温暖。

2

健康吃食有参考

藕:生藕清热、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开胃、益血。

黄鳝:冬季食鳝,不仅补力强身,而且对血糖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做烧鳝段,清炖鳝段,黄鳝粥等食品。

红枣:具有滋阴润燥,益肺补气的功效,可以和银耳、百合、山药共同炖煮,每日少量服食。

鸡汤:冬季呼吸道疾病多发,喝鸡汤是预防的办法之一。有分析说,母鸡脂肪有增强支气管黏膜分泌和化痰的作用。可以增强咽部血液循环,对保持呼吸道通畅,调解感冒鼻塞,治疗咽干咳嗽都大有好处。

海带:含碘多,碘有利于甲状腺激素合成,而甲状腺激素可以产热。冬季吃海带有很好的御寒作用,但也要根据个人体质,不可一味多吃。

?无论肉食、豆类、蔬菜、水果、干果、药物,冬季进补都要适时、适量,循序渐进,细水长流,方可养身。

3

居室宜温忌干燥

冬天气候干燥寒冷,北方室内要生炉火或者供应暖气。长时间生活在室温过低或过高的环境中,会使腠理开泄失和,阳气不得潜藏,寒邪入侵人体。而干燥又易上火,所以呼吸道疾病多发。人体从空气中吸入的细菌尘埃不能及时清除,加重呼吸系统疾病,干燥的空气也使表皮细胞脱水,导致皮肤粗糙甚至开裂。科学研究证明,人生活在相对湿度40%-60%,湿度指数为50—60的环境中感觉舒适。所以冬季室温不宜过高,应该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有效的湿度。可以在地上洒水或者用湿布擦地,还可以在家中养水仙湿润空气。还要开窗通风,最好的时间在上午的十点到下午的三四点钟之间,每次半小时左右。

4

防病莫忘勤健身

冬季漫长,很多人会选择“冬藏”过冬,很少参加室外活动,而人的机体“用则进,废则退”。坚持冬季锻炼,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中枢体温调节功能,使身体与气候环境之间取得平衡,以适应寒冷的刺激,有效地改善身体抗寒能力,增强造血功能和抗病能力。坚持冬季锻炼,很少发生感冒、咽痛、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疾病。冬季锻炼不但增强体力,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也能增加快乐。

冬季长跑老少皆宜,而且是一项耐力性运动,对心肺功能产生较好的效应,长跑使人精力充沛,体力增强,起到减肥、降脂,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

滑冰、冬泳都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跳绳、踢毽子、做八段锦。但是不建议老年人和有血压问题的人跳绳、踢毽子。这些人更适宜做一些舒缓、轻柔的运动,如广播体操。天气晴好时在户外,天气差时在室内。中老年人做做拍手操,胸、腹、腰、背、四肢关节部位全面拍到最好。有些穴位如中府、云门、膻中、曲池、少海、神门、足三里、承山、环跳等重点拍打,可稍加用力,每次15到20分钟为宜。还可以做十趾举重运动:站立,两脚稍稍分开,双足跟踮起,靠十脚趾支撑身体上举,坚持数秒放下,再抬起,放下。每周做四、五次,一次到下,可使人体保持平衡,加强小腿肌肉。

运动锻炼要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体质变换调节,衣着厚薄要适宜,热身运动要充分,呼吸方法要合理,锻炼不要过量。早晨气温低,血流缓慢,肌肉松弛,不少脏器功能仍在初醒状态,若在此时没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和物质补充,便匆匆到室外活动,会使脑部供血不足,发生意外。因此冬季运动一定要选择在太阳出来的时候,傍晚日落之前进行。出门前要喝些热水或者热牛奶,穿足衣服,先在室内活动活动筋骨,运动时量力而行,不要逞强争胜。









































北京白癜风哪家比较好
有治好白癜风的患者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rhrq.com/jbbj/353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