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15日,“江苏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年会”在南京召开。来自国内外风湿免疫领域的著名专家,以及全国及江苏本地广大从事风湿免疫科及相关专业的医师汇聚金陵、济济一堂,就风湿病规范诊疗、学科发展、青年医生培养与临床新进展等主题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医院风湿科主任张缪佳教授针对风湿免疫科常见慢病——类风湿关节炎(RA)及其诊疗、创新疗法与医保政策在推进疾病规范诊疗中的作用等话题进行了分享。 类风关致残性高 关节肿痛晨僵及时就诊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病,也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基本病理表现为滑膜炎、血管翳形成,并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可并发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抑郁症等。 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总患病人群约万。且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残疾及功能受限发生率逐渐升高。病程在1~5年、5~10年、10~15年及15年以上的患者,致残率分别达到了18.6%、43.5%、48.1%、61.3%,身体机能、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都因此遭受严重的影响。 然而,“我国民众普遍缺乏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误认为这是人体衰老的正常现象。在临床中,我们还发现,有不少患者在出现典型的多关节肿痛及晨僵等症状至少半年或者1年以上才被确诊。”张缪佳教授介绍,“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时机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如果患者能在发病半年内就诊并接受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和控制病情。所以,当出现关节肿痛、晨僵等症状时,医院的风湿科就诊检查。” 重视达标控制 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有望提高 类风湿关节炎是由炎性细胞浸润及其释放的炎性介质所致。尽早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其作用,能有效阻止或减缓关节滑膜及软骨的病变。故一经确诊,应及时给予规范治疗。目前临床倡导达标控制,即达到疾病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尽管类风湿关节炎无法根治,但通过达标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和控制病情。 目前我国类风湿关节炎主要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糖皮质激素类、生物制剂和植物药制剂等,存在副作用大,起效慢难以控制病情进展,或需要注射使用不便等不足之处。不仅如此,即使是在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规范治疗后,仍有超过50%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达标率差强人意,受累关节肿痛、活动受限仍然严重困扰患者。 “令人欣慰的是,去年全球首个、中国目前唯一批准上市的新型口服小分子靶向JAK激酶抑制剂托法替布的到来,为临床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带来治疗新选择。”张缪佳教授表示:“作为一种全新作用机制的新型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托法替布与传统治疗药物相比,能有效控制病情,快速缓解疼痛、减轻疲劳、改善睡眠,帮助患者快速持续达标,且不用打针,方便服用和携带。” 目前,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万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享受到了最先进的托法替布治疗。同时,其也被列入了国际权威专业机构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和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发布的最新治疗指南,以及被中国权威专业机构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版)推荐,用于对甲氨蝶呤疗效不足或对其无法耐受的中度至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治疗新选择。 医保提升创新药可及性 助力患者减负及规范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终身疾病,长期治疗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精神负担,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据年的一项经济学负担研究结果显示,类风湿关节炎导致每名患者的平均直接成本超过1.5万元/年,其中医疗成本超过九千元,占总费用的50%,隐性成本高达1.5-2.2万元,远远超出了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 “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达标率一直都远低于欧美国家,这与患者的不规范治疗、随意减药停药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治疗药物的可及性问题。”张缪佳教授强调。 近年来,政府采取国家医保目录谈判等举措,从多环节、多渠道降低药物费用,保障患者用药。各地也是加快政策落实,为减轻当地患者负担不断努力。今年7月1日,江苏省正式执行版医保药品目录,其中托法替布被纳入乙类目录范围,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 “如今,在创新药医保已经准入的情况下,患者自付比例下降,药物的可及性和可支付性得以提高,患者可以延长创新抗风湿药物的使用周期,确保疾病持续处于缓解状态,可以让更多无法承担高昂治疗费用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规范治疗中获益。”张缪佳教授表示。 通讯员:兰婧蕊 编辑:沐沐 小孩为什么会得白癜风白癜风有效的治疗方法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rhrq.com/jbbj/85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