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风寒药细辛藁本苍耳子每天五分

时间:2017-2-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细辛Xixin

《神农本草经》

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heterotropoidesFr.Schmidt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汉城细辛AsarumsieboldiiMiq.Var.seoulenseNakai或华细辛AsarumsieboldiiMiq.的干燥全草。前两种习称“辽细辛”,主产于东北地区;华细辛主产于陕西、河南、山东、浙江等省。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去泥沙,阴干。切段,生用。

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1.风寒感冒。本品辛温发散,芳香透达,长于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宜于外感风寒,头身疼痛较甚者,常与羌活、防风、白芷等祛风止痛药同用,如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因其既能散风寒,又能通鼻窍,并宜于风寒感冒而见鼻塞流涕者,常配伍白芷、苍耳子等药。且细辛既入肺经散在表之风寒,又入肾经而除在里之寒邪,配麻黄、附子,可治阳虚外感,恶寒发热、无汗、脉反沉者,如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本品辛香走窜,宣泄郁滞,上达巅顶,通利九窍,善于祛风散寒,且止痛之力颇强,尤宜于风寒性头痛、牙痛、痹痛等多种寒痛证。治疗少阴头痛,足寒气逆,脉象沉细者,常配伍独活、川芎等药,如独活细辛汤(《证因脉治》);用治外感风邪,偏正头痛,常与川芎、白芷、羌活同用,如川芎茶调散(《和剂局方》);若治痛则如破,脉微弦而紧的风冷头痛,又当配伍川芎、麻黄、附子,如细辛散(《普济方》)。治疗风冷牙痛,可单用细辛或与白芷、荜茇煎汤含漱;若胃火牙痛者,又当配伍生石膏、黄连、升麻等清胃泻火药;若龋齿牙痛者,可配杀虫止痛之蜂房煎汤含漱;细辛既散少阴肾经在里之寒邪以通阳散结,又搜筋骨间的风湿而蠲痹止痛,故常配伍独活、桑寄生、防风等以治风寒湿痹,腰膝冷痛,如独活寄生汤(《千金方》)。

3.鼻渊。本品辛散温通,芳香透达,散风邪,化湿浊,通鼻窍,常用治鼻渊等鼻科疾病之鼻塞、流涕、头痛者,为治鼻渊之良药,宜与白芷、苍耳子、辛夷等散风寒、通鼻窍药配伍。

4.肺寒咳喘。本品辛散温通,外能发散风寒,内能温肺化饮,常与散寒宣肺、温化痰饮药同用,以主治风寒咳喘证,或寒饮咳喘证。治疗外感风寒,水饮内停之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清稀者,常与麻黄、桂枝、干姜等同用,如小青龙汤(《伤寒论》);若纯系寒痰停饮射肺,咳嗽胸满,气逆喘急者,可配伍茯苓、干姜、五味子等药,如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

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

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细辛、麻黄、桂枝皆为辛温解表、发散风寒常用药,均可用治风寒感冒。然麻黄发汗作用较强,主治风寒感冒重证;桂枝发汗解表作用较为和缓,凡风寒感冒,无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均可用之;细辛辛温走窜,达表入里,发汗之力不如麻黄、桂枝,但散寒力胜,适当配伍还常用治寒犯少阴之阳虚外感。

1.《神农本草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

2.《本草别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

3.《本草汇言》:“细辛,佐姜、桂能驱脏府之寒,佐附子能散诸疾之冷,佐独活能除少阴头痛,佐荆、防能散诸经之风,佐芩、连、菊薄,又能治风火齿痛而散解诸郁热最验也。”

1.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油酚、细辛醚、黄樟醚等多种成分。另含N-异丁基十二碳四烯胺、消旋去甲乌药碱、谷甾醇、豆甾醇等。

2.药理作用:细辛挥发油、水及醇提取物分别具有解热、抗炎、镇静、抗惊厥及局麻作用;大剂量挥发油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显示一定毒副作用。体外试验对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及黄曲霉素的产生,均有抑制作用。华细辛醇浸剂可对抗吗啡所致的呼吸抑制。所含消旋去甲乌药碱有强心、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增强脂代谢及升高血糖等作用。所含黄樟醚毒性较强,系致癌物质,高温易破坏。

3.临床研究:①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用细辛10g,加水ml,煎煮5~10min,取液60ml,分3次口含、漱口,每次10~15min,漱后吐出,不可吞咽入胃。溃疡面愈合后即可停药,最多用药2周(中国民间疗法,,8(11):44)。②治疗阳痿,用细辛5g,韭子7.5g,加开水ml浸泡10min后,当茶频频饮服,每日1剂。治疗期间忌房事(时珍国药研究,,9(3):)。③取细辛叶适量,用75%乙醇浸湿,揉搓成团塞健侧鼻孔,以舒适为度,也可取细辛、冰片等量研末,用纱布裹紧塞健侧鼻孔,每日1次,连用1~2周,对中风后遗症言语蹇涩的患者,应用本法以散寒通窍,醒神益脑(中医函授通讯,,19(6):49)。④用细辛1.5g,川乌3g,急性子0.9g研极细末,涂于齿根,3min后即麻木,用于牙科麻醉(中医杂志,,(7):)。另有用细辛等治疗心动过缓、癫痫、梅尼埃病、不射精、睾丸肿痛、女性不孕、荨麻疹等。

4.不良反应:大剂量细辛挥发油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使随意运动和呼吸减慢,反射消失,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另外,细辛对于心肌有直接抑制作用,过量使用可引起心律失常。中毒时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烦躁、出汗、颈项强直、口渴、体温及血压升高、瞳孔轻度散大、面色潮红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迅速转入痉挛状态,牙关紧闭,角弓反张,意识不清,四肢抽搐,尿闭,最后死于呼吸麻痹。细辛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直接吞服单方的散剂用量过大,二是较大剂量入汤剂煎煮时间过短。所以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使用,方能保证用药安全。细辛中毒救治的一般疗法为:早期催吐、洗胃;有痉挛、狂燥等症状时,可用安定或巴比妥钠;尿闭时导尿或口服双氢克尿塞。

藁本Gaoben

《神农本草经》

为伞形科植物藁本LigusticumsinensisOliv.或辽藁本LigusticumjeholenseNakaietKitag.的干燥根茎及根。藁本主产于陕西、甘肃、河南、四川、湖北、湖南等省。辽藁本主产于辽宁、吉林、河北等省。秋季茎叶枯萎或次春出苗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或烘干。切片,生用。

辛,温。归膀胱经。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1.风寒感冒,巅顶疼痛。本品辛温香燥,性味俱升,善达巅顶,以发散太阳经风寒湿邪见长,并有较好的止痛作用,常用治太阳风寒,循经上犯,症见头痛、鼻塞、巅顶痛甚者,每与羌活、苍术、川芎等祛风湿、止痛药同用,如神术散(《和剂局方》);若外感风寒夹湿,头身疼痛明显者,常羌活、独活、防风等药,以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如羌活胜湿汤。

2.风寒湿痹。本品辛散温通香燥之性,又能入于肌肉、经络、筋骨之间,以祛除风寒湿邪,蠲痹止痛。治疗风湿相搏,一身尽痛,每与羌活、防风、苍术等祛风湿药同用,如除风湿羌活汤(《内外伤辨惑论》)。

煎服,3~9g。

本品辛温香燥,凡阴血亏虚、肝阳上亢、火热内盛之头痛者忌服。

1.《神农本草经》:“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

2.《医学启源》:“治头痛,胸痛,齿痛。”

3.《本草正义》:“藁本味辛气温,上行升散,专主太阳太阴之寒风寒湿,而能疏达厥阴郁滞,功用与细辛、川芎、羌活近似。

1.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是3-丁基苯肽,蛇床肽内脂,辽藁本根含挥发油1.5%。另含生物碱、棕榈酸等成分。

2.药理作用:藁本中性油有镇静、镇痛、解热及抗炎作用,并能抑制肠和子宫平滑肌,还能明显减慢耗氧速度,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增加组织耐缺氧能力,对抗由脑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大鼠心肌缺血。醇提取物有降压作用,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癣菌有抗菌作用。藁本内酯、苯酞及其衍生物能使实验动物气管平滑肌松弛,有较明显的平喘作用。

3.临床研究:用藁本阴道栓治疗宫颈糜烂并阴道炎(糜烂Ⅰ度~Ⅱ度)患者。方法:每晚1枚自行放入阴道,7天为1疗程(医药导报,,17(5):)。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祛风益损汤(熟地15g,川芎、藳本、前胡各6g,防风12g,当归20g),治疗眼球顿挫伤前房积血患者。出血在3天内加仙鹤草、白茅根各15g,黄芩10g,三七粉3g;3天后加桃仁、红花各10g,大便燥加大黄6g(四川中医,,15(7):50)。川芎8g,藁本、防风、独活、二氧化钛、尿素各5g,维生素E0.02g,氮酮1g。以橄榄油脂、白凡士林、十八醇、单甘油酯、尼泊金乙酯、液体石蜡等为油相,甘油、十二醇硫酸钠、蒸馏水为水相,共同制成中药祛斑美白霜,局部外用,治疗面部色斑有效(中成药,,(3):9)。

苍耳子Cang’erzi

《神农本草经》

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sibiricum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产于全国各地,多自产自销。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干燥,除去梗、叶等杂质。炒去硬刺用。

辛、苦,温。有毒。归肺经。

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1.风寒感冒。本品辛温宣散,既能外散风寒,又能通鼻窍、止痛,用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者,可与防风、白芷、羌活、藁本等其他发散风寒药同用。因其发汗解表之力甚弱,故一般风寒感冒少用。

2.鼻渊。本品温和疏达,味辛散风,苦燥湿浊,善通鼻窍以除鼻塞、止前额及鼻内胀痛,用治鼻渊头痛、不闻香臭、时流浊涕者,一药数效,标本兼治,可内服亦宜外用,为治鼻渊之良药,尤宜于鼻渊而有外感风寒者,常与辛夷、白芷等散风寒、通鼻窍药配伍,如苍耳子散(《济生方》)。若鼻渊证属风热外袭或湿热内蕴者,本品又常与薄荷、黄芩等疏散风热、清热药同用。其他鼻病,如伤风鼻塞(急性鼻炎)、鼻窒(慢性鼻炎)、鼻鼽(过敏性鼻炎)等,本品亦较常用。

3.风湿痹痛。本品辛散苦燥,性温散寒,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治风湿痹证,关节疼痛,四肢拘挛,可单用,或与羌活、威灵仙、木瓜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与地肤子、白鲜皮、白蒺藜等药同用,治风疹瘙痒。又本品研末,用大风子油为丸,还治疥癣麻风,皆取散风除湿的作用。

煎服,3~9g。或入丸、散。

血虚头痛不宜服用。过量服用易致中毒。

1.《神农本草经》:“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

2.《本草备要》:“善发汗,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去刺。”

3.《玉楸药解》:“消肿开痹,泄风去湿。治疥疠风瘙瘾疹。”

1.化学成分:本品含苍耳苷、脂肪油、生物碱、苍耳醇、蛋白质、维生素C等。

2.药理作用:苍耳苷对正常大鼠、兔和犬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煎剂有镇咳作用。小剂量有呼吸兴奋作用,大剂量则抑制。本品对心脏有抑制作用,使心率减慢,收缩力减弱。对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静脉注射有短暂降压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并有抗真菌作用。

3.临床研究:以苍耳子水浸剂浓缩液治疗伤寒15例,全部见效,退热时间10小时~19天,肝、脾肿大5~7天消失,7例血、粪、胆汁伤寒杆菌阳性者,治疗后全部转阴(上海中医药杂志,,(8):23)。治疗扁平疣属于内动肝火型者,采用苍耳子汤(苍耳子10g,龙胆草6g,黄芩10g,板蓝根15g,薏米仁15g,生甘草6g,紫草15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内服。治疗中如内动肝火症状减轻者,可用苍耳子单方服用(青海医药杂志,,29(11):27)。此外,苍耳子还可用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蛋白尿、疟疾、急性菌痢、牙痛、疮疖、神经性皮炎、结膜炎等疾病。

4.不良反应:本品有一定毒性。中毒主要为肾脏损害,引起氮质血症,使肝脏充血、脂肪变性,肝功能急剧损害,继发脑水肿,引起强直性痉挛,最后导致死亡。早期症状有头晕头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咖啡色物,轻度腹胀,伴腹泻或便秘;重者烦躁、躁动,或倦怠萎靡,嗜睡,口渴,尿少,昏迷,全身强直性痉挛,黄疸、肝脾肿大、肝功障碍,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管型,以及呼吸、循环、肾功能衰竭而死亡。苍耳子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用量过大(一次超过30g)和炮制不当。因此要严格控制剂量,入汤剂以3~9g为宜,并严格炮制规范,遵循去刺的原则。苍耳子中毒救治的一般疗法是:早期静脉补液解毒;在12小时内予以1:高锰酸钾液洗胃,温盐水高位结肠灌肠,催吐,导泻;防止心衰,在葡萄糖液中加入氢化考的松mg,每日1次,血压低者可在液体中加去甲肾上腺素;口服或注射维生素B1保肝。

附药苍耳草

为苍耳的茎叶。性味苦、辛、微寒;有小毒。功能祛风,清热,解毒。主要用治风湿痹痛,四肢拘急等症。也可用于麻风、疔毒、皮肤瘙痒诸证。本品有毒,内服不宜过量,亦不能持续服用。用量6~15g,水煎或熬膏及入丸、散。外用适量。本品散气耗血,体虚者慎用。

  本文摘自《中药学》,由彭鑫博士工作室编辑整理提供。

  







































北京治愈白癜风的医院
中药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rhrq.com/jbfl/36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