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凌晨两点左右,南京医院内科急诊收治一名患者,女,70岁,值班医生考虑可能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查了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cTnI)和心电图,结果是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正常,而cTnI定性为阳性,心电图也正常。 8点半刚过,再次对这名患者的血标本进行检测,CK和CK-MB均正常,而cTnI定性依旧为阳性。我们先来回顾心梗发生时心肌损伤三项的浓度变化: 按理说昨晚心肌酶谱正常,而cTnI阳性可理解为AMI刚发生,肌钙蛋白在心肌梗死3~8小时即可以表现为阳性,而CK-MB可以在心肌发生后8小时达到高峰,但从昨晚到现在有过去6个多小时了,CK和CK-MB却依旧正常,这有点不合常理。 诊断结果: 此时,该患者目前症状已基本缓解,心电图仍正常,医生诊断为心肌炎,同时考虑cTnI出现假阳性的情况。 cTnI假阳性原因调查: 根医院的结果反馈,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造成肌钙蛋白假阳性升高。而将上述患者的血清用凝集法做类风湿因子(RF)定性,结果为强阳性,后通过询问患者得知,该患者有类风湿关节炎史10年,行动不便。最后,又留取几份RF阳性的标本,用于检测cTnI,结果全部为阳性。 结论: 类风湿因子是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浆中的一类以自身变性IgG为靶细胞的抗体,能够与IgG分子Fc片段上的抗原决定簇反应,类风湿因子与天然IgG结合能力较差,但易与免疫复合物中的IgG发生聚合IgG反应,从而导致假阳性的结果出现。 此外,临床数据表明,类风湿因子也会影响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 当临床上依据D-二聚体实验结果作为血栓形成性疾病诊断时,应排除类风湿因子(RF)的存在。遇到类风湿因子阳性标本时,应对标本进行预处理,在标本中加入变性IgG以中和类风湿因子,混匀后置于37℃水浴30min,离心取上清液,再进行D-二聚体的测定。 相关文献数据支持: 肖明锋等人研究发现,采用DDimerPLUS和INNOVANCEDDimer两种试剂测定不同浓度类风湿因子阳性标本D-二聚体含量,两种试剂检测结果影响度随类风湿因子浓度增大而增大,如下表: 随着标本中类风湿因子浓度的增高,其对D-二聚体检测的干扰越来越明显。 参考文献:肖明锋,吴芝兰,等.类风湿因子对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结果的干扰分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9,34(18). 更多精彩阅读: [图文1]脓毒症1例—元凶是蟑螂!你家有蟑螂吗? 超级实用:带你全面解读降钙素原 六朝金粉地,旧时王谢堂-博卡生物遇见南京 亲,留言功能已开通,可以在底下留言哦~~ 白癜风治得好吗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正规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rhrq.com/jbfl/451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