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渐进性衰弱特征,加之其病因不明和最初与其他炎症性疾病的相似性,使其早期诊断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尽早识别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取得有效治疗效果的关键。近红外Ⅱ光声分子成像(PMI)因其在大穿透深度下的高度灵敏度和特异性,成为RA有效诊断和治疗指导的一种有前景的新策略。在此,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刘成波、张鹏,南开大学丁丹等人基于抗风湿性靶向药物托珠单抗(TCZ)与聚合物纳米颗粒(PNPs)偶联,开发出首个NIR-II治疗纳米平台,命名为TCZ-PNPs,用于PA成像引导下的RA治疗。本文要点:1)研究结果表明,TCZ-PNPs具有较强的NIR-II消光系数、较高的光稳定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2)NIR-IIPMI结果表明,TCZ-PNPs具有良好的靶向能力,在3DPA断层图像中具有35.8dB的高信噪比(SNR),可用于RA关节组织的有效无创性诊断。3)值得注意的是,使用TCZ-PNPs进行的一个月治疗和PA监测显示RA受到显著抑制。此外,NIR-IIPMI对RA小鼠的疗效评价与临床显微CT及组织学分析结果一致。综上所述,TCZ-PNPs辅助的NIR-IIPMI为RA治疗、治疗监测等领域提供了新策略。参考文献:JingqinChen,etal.Tocilizumab‐ConjugatedPolymerNanoparticlesforNIR‐IIPhotoacoustic‐Imaging‐GuidedTherapyofRheumatoidArthritis.Adv.Mater.,.DOI:10./adma.03399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rhrq.com/jbjs/110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