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指放血,也叫小络放血,一般是在井穴附近或者身体各种末端发现小如发丝线头红色或紫色血络,点刺放出乌黑血处理疾病的针灸方法。临床验证,小络放血可解决多种奇难杂病。例如: 病例1:焦虑 李先生,33岁,体胖,长期工作压力巨大,焦虑烦躁不安,几近崩溃。经络观察发现中指第一节背侧中冲穴附近气色凝滞,有小青筋暴起,蜿蜒怒张,随点刺,涌出乌血甚多,随神清气爽,病愈大半。可用一次性采血针代替三棱针。 病例2:鼻孔生疮溃疡 季先生,36岁,右侧鼻孔生小疮溃疡,每到冬季加重,持续多年,反反复复痛不可言,几经治疗不能根治。经络检查发现右侧大脚趾隐白穴大敦穴处有小红血丝几条,点刺出乌血不下几十滴,第二天溃疡消退,至今两年未再复发。 病例3:口腔溃疡 赵先生,50岁,体质较壮,工作繁忙,应酬多,说话多。易上火,喜冷怕热,每年夏季持续口腔舌头溃疡,喉咙反复嘶哑。经络检查发现大脚趾井穴附近全是小红血丝,经几次点刺放血,得以显著改善。近几年未在出现明显上火溃疡。另在其背面穴点刺出血后,喉咙沙哑也得以改善。 附: 背面穴 部位:在肩骨缝之中央、举臂时有空陷处。 主治:腹部发闷,发音无力。 取穴:举臂时,肩骨连接缝之空陷处中央取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运用:用三棱针可治全身疲劳,两腿发酸,呕吐,肝霍乱,肠霍乱,阴阳霍乱。 穴名新释:背者背脊也,面者脸也。此穴需举臂取之,虽在后臂偏于后背,举之则在最上面。则面向上。 定位及取穴:在肩骨缝之中央,举臂时有空陷处。举臂取之,穴在后臂偏于后背,举之则在最上面,面向上。 解说及发挥: 1.本穴与肩偶穴相符或相近,肩偶穴原有调理肺气之效;穴在大肠经上,大肠与肺相表里,本穴治腹部发闷及发音无力皆系调理肺气之功。 2.背面穴位置相当于大肠经之肩偶穴,一说后一寸,用三棱针点刺在肩偶穴至其后一寸之周边,点刺出血即可,不必拘泥穴位。运用三棱针点刺可治疗全身疲劳,两腿发酸,呕吐,肝霍乱,肠霍乱,阴阳霍乱各症,确有卓效。 3.大肠与胃手足阳明相通,又“大肠与肝通”,本穴故能治呕吐,肝霍乱,肠霍 乱,阴阳霍乱。 4.治全身疲劳,两腿发酸,盖此穴与阳跷脉有关,跷脉与举足行高、关节跷捷有关。 5.本穴亦在活动中枢线下,治发音无力呕吐,与总枢穴有异曲同工之妙。 病例4:白带增多 苟女士,白带异常,增多,多方调治不能根治。经络检查发现第二脚趾厉兑穴上下有明显红血丝多条,点刺放出血少许,症状改善,一周后又放一次后,临床治愈。 病例5:敏感多疑 钱先生,26岁,患神经敏感多疑症,常猜测别人不怀好意议论甚至要加害于他。眼神发亮外漏严重。查体发现耳轮上段,接近神门点处有一段蜿蜒暴怒的血管,如粉丝粗,点刺出大量淤血。眼神回收平静,多疑症基本改善。 所谓病来穴应,病去穴隐,疾病解除后,相应的瘀血络也都会慢慢消失不见。如果疾病不消失可以三天点刺一次,以病愈为度,每次点刺出血以血变而止,出来鲜血即宜停止,多放无益。 刺血注意事项: 一、刺血手法 1、认定血位后,腕劲快速点刺,一秒钟要求刺6---9次。 2、对恕张的脉络要求一针见血,一般都会喷涌而出,要有所准备,不要给污血溅到。 二、刺血后的反应 1、80%的病人刺血后即感到轻松舒服,20%的病人反而感到疼痛加重。凡痛感加重的人治愈的速度要比马上感到减轻的人要快得多。 2、经5---10次刺血无感觉的不宜再刺血。 三、刺血的时间 1、对炎症,急性疼痛病人可一天一次,减轻症状后3---5天刺血一次。 2、慢性病人隔天一次,见效后5---7天一次,可以拨罐的部位刺后拨罐15---20分钟。 四、刺血的禁忌 1、大出血的病人及容易皮下出血者。 2、严重的心脏病。 3、性病,皮肤病,皮肤溃烂者。 4、孕妇或经期,白血病禁刺。 5、病人过饥过饱,惊吓后,精神过度紧张者不刺。 6、对肝病的病人不但刺血要小心,(其它任何疗法要求一样)不要将血碰到自己,千万不要将血碰到伤口上,否则即会传染。 五、“晕针”的救治 1、即刻用手掌将病人的大椎穴擦热。 2、用拇指掐人中,合谷同按掐。 3、再按内关,涌泉,太冲,有条件者必需叫病人马上饮一杯温糖开水或葡萄糖水。 4、立即叫病人卧下(头低脚高) 六、从出血看病法 1、凡出的血很淡为炎症,初病。凡风湿病,肝病,血中夹水,血出如墨,则为久病,於血阻络。 2、凡白天刺血痛减,而晚上又加重者为於血,必须再刺一次,直至减轻。 以上只做参考,非专业人员不可自行操作。如果您是一名基层医生,请扫描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