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某人要求,本文将开宗明义的提到“虫坑”,“虫”是某人的代号昵称,“坑”不用我再解释了,就是挖了“坑”让你跳呗。你一定会说“我傻啊,明知是坑还跳”?你还别说,还真“坑”成了,所以有了这一餐家常味道的霸(bai)王(chi)饭局,谢谢被”坑“得无(xin)怨(zai)无(di)悔(xue)的师弟,希望还有下次。 前面交代完毕,言归正传吧。昨天看了朋友圈的吃友应该都知道我今天要说的是什么菜色了,直接上图: 上菜时热气腾腾,且我不小心打开了苹果动态图功能,所以照片就成了这样,将就一下吧。 冬阴功海鲜汤,上来时我就傻眼了,铺满了芫茜(让我怎么吃??),金针菇铺面,虾,鱿鱼垫底。入口微酸不辣,不是传统泰式冬阴功的味道,温和很多,汤比传统做法清爽,而且改良后的味道更适合老广的口味,清淡了很多。(注意不是说此汤清淡,是比传统做法清淡!)。个人喜好,我还是比较爱传统做法,更惹味(粤语味道吸引人的意思),酸而微辣,更适合做开胃前菜。 你是不是和我一样以为这是道咖喱?我们又不是吃泰国菜(我保证后面的照片不会这么糊了)?这是南瓜香芋茨实煲。呃,味道很中规中矩,就是它该有的味道,没什么特别,我倒是觉得潮汕做法里加些土芹梗会让这道菜有些清新的味道。另外这个做的太稠,快成主食的感觉了。 凉拌牛展。牛肉的质感一般,吃起来有些老了,如果是黄牛肉就太好了。卤水的味道适中,不会过咸,主要的香气来自于上方的姜蒜葱,但是味道有些分离。个人觉得有些多余,因为卤味应该先做好卤,其余配料应该起调和提味补充之用。这种改良虽有想法,但效果不佳。如果想做下酒菜的话,姜蒜葱反而起了反作用了。 麻麻地排骨,真的有点麻。现场的人交口称赞好吃。焖至脱骨的排骨加入了花椒油,融合了花椒的香味和麻的口感,不辣只是麻。味道确实不错,却败在了排骨上,排骨冻的时间有点长了,虽然焖煮的时间很长,且有酱油和花椒,葱作调味,都盖不住冻肉的那种冰箱味,严重影响了这道菜的美味程度。 鲍鱼焖鸡,鸡的肉质不错,焖的时间略有不足,吃起来还要费劲的和骨头角力,且没有充分入味。鲍鱼倒是稍微有点焖过,失去了弹牙的口感,不过倒是充分的吸收了鸡汁的香味。 蒜蓉开边蒸虾。虾的新鲜度不够,所以入口虾肉已经有些松散。调味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就是它该有的味道。所以就不费笔墨了。 清蒸深海凤尾鱼,为啥要强调是深海呢,因为我在网上查到的资料显示凤尾鱼是小型鱼,而这条鱼挺大的,至少两斤半以上。但是多次确认,老板都说是凤尾鱼,来自深海所以大。只能故且这么写了。当晚我吃到最满意的一道菜,这么大的鱼火候控制的非常好,鱼肉嫩滑鲜美,没有一丝腥味,就是稍微偏咸了一些。估计是忽略了海鱼自带咸味。把鱼的样子描述一下,希望有吃友能告诉我品种,我还是认为它不是凤尾鱼,鱼头较大,鱼尾收窄变尖,没有分叉。 酸梅鹅没有吃出酸梅的味道,且鹅骨上还带血水,所以吃了一块就没有再吃,印象不深。 煎酿尖椒。肉煎得微焦甘香,尖椒微辣爽口,无甚特别,味道无偏。 洋葱炒丝瓜和白贝菜心。炒丝瓜的油下手有些重,镬气足够,丝瓜鲜甜饱满爽口。白贝菜心是个不错的配搭(水产品和青菜实在是绝配,能让青菜的涩味褪去而带出鲜甜),但是却败在了用的不是太新鲜的白贝,为了掩盖腥味用了过多的胡椒,影响了菜心的味道。 上个有些凌乱的全家福,是为了让你们清楚分量有多大,每个容器都很大,十一人就餐吃得饱饱有余。适合朋友聚餐,不过环境却实在简陋。告诉老板人数,按人头收费,人均一百元。没有菜单,只需告诉食材,据说是只要是市场上有的材料都可以做。 小巷里的一间三层民楼改造的私房菜,我却认为称住家菜更为合适,因为味道家常不算精致出众,且油有些偏多,胜在镬气十足。整体味道控制不咸不淡足见日久功力。无需专程前往,可顺路一试。在德政北的雅荷塘社区,路口有家食先先,见该店下车至马路对面巷口左转直入,看门牌显示雅荷塘50号即是。不过貌似要提前预约,预约方式我正在了解,有兴趣的可后台私信我。 这是我的个人美食独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