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历史名城,在南京的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这是一组反映上世纪80年代南京风土人情的老照片,一晃40余年过去了,照片里的人和物早就已经物是人非,但是这些老照片却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记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组老照片,感受上世纪80年代南京的风土人情,体验南京人才懂得情怀。 年,南京某十字路口等红绿灯的行人。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春风的不断吹拂,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了,手表、缝纫机、自行车这“三大件”也不再是奢侈品,大部分人家里都有了自行车,自行车成为了大多数南京人必备的交通工具。 从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出,上世纪80年代南京人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照片中的这些市民穿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衣服,人们早就摆脱了过去那种只有灰、黑、蓝“老三样”服装的时代。照片中市民所穿的衣服款式,即便是放到现在应该也不过时。 年,南京街边卖糖葫芦的女青年。糖葫芦是南京人非常喜欢吃的一种零食小吃,每年冬天,南京的街头就会有许多卖糖葫芦的小商贩,酸酸甜甜的糖葫芦简直就是人间美味。 照片中的女青年梳着80年代女性特有的大长辫子,她穿着一件已经洗得发白的衣服,两个胳膊上戴着一副套袖。那个年代干活的女人都喜欢戴套袖,套袖能把袖子套上,防止袖口磨损或弄脏衣袖。她右手插在口袋里,左手扶着卖糖葫芦的架子,架子上插着一排排红彤彤的糖葫芦,这些糖葫芦都是她亲手制作的,看上去色香味俱全。 上世纪80年代,很多城市里的青年人没有正式工作,他们一般不会在家里“躺平”,都会走上街头做一些小生意。您可别小瞧卖糖葫芦这门小生意,实际上它的成本很低,利润却很高,如果糖葫芦卖得好,一个月的收入不比有正式工作的工人赚得少。 上世纪80年代,一群中学生走上街头做文明礼貌宣传员。照片中的这些学生们站成两排,为群众们表演节目,这些节目都是他们自排、自导、自演的,后边有几位学生拉着一条横幅,横幅上面写着“十一届文明礼貌宣传站”的字样。 在上世纪80年代,学校经常会组织学生们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参加这种公益活动的益处很多,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还能引起社会的广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