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即将来临,同学、朋友、战友、同事之间的聚会即将开启,聚会免不了要喝点小酒,多数人不以为意,喝点酒怎么啦!大多地方都有喝酒的习俗,不喝酒就是看不起俺,医生交代我吃头孢后不能喝酒也就忘到后脑勺去了!你看,我喝了,没有什么事啊,医生就知道吓唬俺...... 酒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和调味品,主要为水和酒精。酒精与许多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可导致药效降低/增强、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甚至出现严重毒性反应,导致死亡。 研究表明,约25%的急诊与酒精与药物相互作用有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注意药物与酒之间的相互作用。 哪些药物与酒精存在相互作用? 1.抗菌药物 服用抗菌药物不能饮酒,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头孢类抗菌素。 很多的抗菌药物都有与头孢类抗菌素相似的作用,服药后再饮酒,就会出现面部潮红、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头晕、恶心,严重时可造成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难、休克甚至死亡。 这种反应会一般出现在饮酒后15~30分钟,部分症状和醉酒相似,非常容易漏诊。 提醒:服抗菌药物后,不能喝酒,药量越大、饮酒越多,反应越强,后果也越严重,停药后三天内最好不要再饮酒。 2.麻醉药 术前使用麻醉药可以使人丧失意识和痛觉,而长期饮酒者需要更大剂量的麻醉药才能达到失去知觉的效果。然而,加大用量会增加不良反应和手术风险,如增加氟烷和氨氟烷的用量会加剧肝脏损害。 3.非甾体类抗炎药 部分心脏病患者以及关节痛患者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片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这类药物通常具有胃肠道不良反应,可导致胃肠道出血,服用期间饮酒会加重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导致消化道大出血等严重后果。 有胃肠溃疡史和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尤其容易发生这种严重并发症。 4.抗凝药物 华法林可延迟血液的凝固,酒精能够增强华法林的作用,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如果是长期酗酒者则表现为华法林作用的降低,抗凝作用减弱。 5.降压药物 有些高血压患者有这样的体会:喝酒之后,次晨测量血压,发现血压控制得特别「好」,之后又会出现血压「反跳」,明显高于平时的水平。原因在于,酒精能扩张血管,从而增强药物的降压作用。 饮酒后服用降压药,容易出现低血压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猝死,肾炎、严重高血压、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病人尤其容易发生这样的危象和意外。此外,血压突然降低,导致血压波动幅度过大,出现「反跳现象」,不利于平稳控制病情。 酒精是如何影响药物的? 药物药效的强度与维持时间与到达作用部位的量和代谢速率等因素相关,酒精通过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而影响药物的作用。 1.酒精与药物竞争相同的代谢酶而抑制药物的代谢,延长和增加药物的作用,从而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2.长期饮酒刺激药物的代谢酶,降低药物的作用。例如喝酒导致药物的代谢酶被激活,在停止饮酒几周内仍可影响药物的代谢,使用某些药物,少量饮酒者比不饮酒者需要更高的剂量。 3.长期饮酒可以导致药物转化为有害物质,造成机体组织与器官的损害。 4.酒精能够增加中枢抑制剂等药物对中枢的抑制作用。 对于正处于服药阶段的患者,如有需要一定要遵循医嘱禁酒,否则最后喝下苦酒的还是自己。 这些药物和酒同时喝到底会怎么样呢? 这些药物同酒一起服用,会引起一种反应叫双硫仑样反应(disulfiram-likereaction)又称双硫醒样反应或酒醉貌反应,系指双硫仑抑制乙醛脱氢酶,阻挠乙醇的正常代谢,致使饮用少量乙醇也可引起乙醛中毒的反应。双硫仑,又名戒酒硫,用药后再饮酒即出现软弱、眩晕、嗜睡、幻觉、全身潮红、头痛、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反应,令嗜酒者不再思饮酒,而达到戒酒的目的。对于一般较轻的反应,不需治疗可自行恢复。若出现剧烈反应,如呼吸抑制、虚脱、惊厥、心功能失常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救治。 不宜与酒同服的药物如下: (1)服用氯丙嗪、苯巴比妥等药物时饮酒,可使中枢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引起严重的呼吸抑制,甚至中毒死亡。 (2)丙咪嗪和多虑平是常用的抗抑郁药,若服药期间饮酒,可产生镇定作用,从而降低药效。另外,还可促进脂肪在肝脏的沉积,使小肠蠕动减弱,甚至发生肠麻痹。 (3)服用甲硝唑、呋喃唑酮期间饮酒,可发生戒酒反应,表现为面部潮红、心动过速,恶心、呕吐、腹痛、头痛等。二者还可抑制酒精的分解,使其代谢过程的中间产物——乙醛降解受阻,使乙醛聚集而引起中毒反应。因此,服药期间或停药两周内不宜饮酒。 (4)服用胍乙啶、甲磺丁脲或注射胰岛素时饮酒,前者可引起严重体位性低血压,后者可致严重低血糖。服用利福平时饮酒,可加重肝脏损害。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时饮酒,可引起或加剧胃出血。服用灰黄霉素时饮酒,可使酒精的中枢抑制作用增强,饮少量酒可导致嗜睡,甚至昏睡。服用维生素B1、B2时饮酒,可使药物的吸收减少。 您如果一同口服药物和酒,如果出现上述不适,医院就诊处理。 转自:医学情报站Bio-SCI 徐婷赞赏 长按沈阳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白癜风诚信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