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手法调理风湿骨痛案例来自一位40多年风湿骨痛客户的调理反馈,共分为上篇(求医问药之路茫茫)、中篇(客户的手法调理反馈)、下篇(手法调理思路)三篇来讲述,本文为下篇。 手法调理思路 初次见到薛阿姨,她依靠助行器摇摇晃晃、一步一步地挪进我们的手法室。由于肩、腰、胯、膝、踝这些关节活动受限,上按摩床时,就只能先由我们扶着她慢慢的直挺挺地倒在按摩床上,然后再把她的身体摆正。下床时则是先慢慢滑下来,再帮着她“立”起来,全过程犹如搬木头人。 检查薛阿姨脊柱和经筋情况,脊柱有各种的错位和侧弯,但也并没有严重到很糟糕的地步。身体呈浮肿状,全身经筋粘连非常严重,渗出物也很多,这些都是严重影响气血循环的因素所在。 于是,我们在接下来调理的过程中与阿姨做了详细地沟通,了解到薛阿姨既往问题很多,如多年风湿、严重糖尿病、美尼尔综合症、高血压、白内障、气管炎、乳腺增生、肺炎、重度脂肪肝、子宫肌瘤、便秘。表现出的症状有:全身各关节与肌肉疼痛,其中髋关节和膝关节处尤为突出;双上肢和肩关节的疼痛,背部的刺痛;颈部与上下肢不自主地抽动;胸闷气短;身体僵硬、不能弯腰;膝关节肿大、下肢屈伸不利且无力。 这些都严重影响到阿姨生活,比如几乎不能走路,不能站立完成做饭,坐马桶时髋关节和下肢很痛,躺床上伸展身体上肢和后背都很痛。 薛阿姨感觉自己每天都活在疼痛与痛苦之中,而经过40年的寻医治病,却始终没有见到显著的效果,反而逐年加重,几近对自己的身体状况陷入绝望,这也是在我们手法调理过程中,给阿姨辅助内科之类的建议遭到断然拒绝的原因。 《黄帝内经·痹论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辨析薛阿姨的情况为痹症。 “留连筋骨间者疼久”受寒湿的时间久且重,便会深入各个关节筋骨之间,造成的疼痛更突出。“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行动的不利,不能灵活屈伸,肌肉的黏连则是痹着于人身的层次部位不同,则表现出不同症状。 那么该如何调理呢?“循脉之分,各有所发,各随其过,则病瘳也”。既然,我们知道痹著于何处,只要调理各个问题所循行和连接的经脉就可以了。 先打开太阳经,使风寒湿有出路。再把各个相关经脉严重的瘀滞点打开,加速邪气循环排出,就会逐步解决疼痛。在此基础之上,处理各条经筋粘连和渗出物,畅通整个身体的气血。其次,进行揉腹与调理阳明经,以滋养各条经筋达到柔和,使关节开合有度。 调理的第一阶段,是缓解最困扰阿姨的痛症。“痛则不通”,那么就需要把不通畅的状态变为通畅,使寒湿有出路,有转化空间。 导致不通的外在因素是寒与湿。寒湿为阴邪,与阴相对的为阳,阳化气阴成形,想改变我们身体上阴的状态,就要在阳上去下功夫,使阴转阳。 在人身上最能体现“阳”的作用有:一个是阳气最盛的太阳经。太阳经为一身之藩篱,既有卫外,抵御外邪侵入作用,也有调节营卫,气化水湿的能力。一个为阳气之海的督脉,有转化人体整体阴阳气血的作用。足太阳经夹脊而行,与督脉及其有着密切的联系。 清代名医张志聪在《灵枢集注·背俞》指出:“太阳与督脉相通”,“五脏之俞,本于太阳,而应于督脉”,他认为太阳经和督脉这两条经脉是相通的,并且五脏之腧穴是从太阳经传达到督脉的。故此督脉和太阳经是不可绕开的问题。 前期阿姨的疼痛点也更多的是体现在太阳经上,在跟阿姨解释清楚的情况下,手法先着重处理背部太阳经筋,缓解躯干部的经筋阻塞,加强身体阳气循环周流。 数次手法调理中也发现脊柱上渗出物严重,甚至在脊柱上形成了“另一条经筋”还和足太阳经牵连严重,足太阳经筋也因风寒湿发生了形变、粘连和僵硬。在很多次调理后,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开始针对下肢、髋关节的疼痛着重处理。 整体的调理过程充满艰辛和曲折。前期因身体寒湿太重部位较深,疼痛感虽然改善很多,却没有进一步的好转。这段时间也让薛阿姨对手法能否达到自己的理想效果开始表现出犹豫。 在进一步手法调理和与阿姨的交流过程中,逐步总结了阿姨身体上异常瘀堵与疼痛聚集的“八大块”部位。这八大块刚好就是身体非常重要的八大关节:髋关节股骨两处,坐骨结节两处,膝关节和腘窝四处共同组成了所谓的“八大块”。 这八个部位也是身体最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健康问题一般都是从小点到大块聚集,大关节的严重程度也反映出薛阿姨的病程之久、之重;也是在顺通督脉和足太阳经的基础上,着重处理“八大块”的手法调理思路。 阿姨身体寒湿聚集的层次太深,就需要手法中加大对经筋和关节处的手法渗透力度,引入气血让这“八大块”处的经筋粘连解除和疼痛处气血活起来。由于做这些部位每次都异常的疼痛,阿姨感觉自己都痛怕了,但仍咬牙坚持。 在经过90多次的手法“折磨”后,身体上整体与局部的疼痛都得到明显地改变和稳固,具体体现有:从开始几乎完全不能走路到借助助行器可以走二十多步,从之前不可能完成站着做饭,到停歇两次可完成做饭,坐马桶不再痛苦,手臂抬举没有太多痛感,躺在床上不再因为怕痛而不敢一动不动,这些都是在通过一次次剥茧抽丝般的手法中慢慢体现出来。 调理的第二阶段,就是解决阿姨生活行动上的能力,具体表现除了疼痛,还有下肢行动无力与牵拉,上肢抬举受限。 有邪实的一面,更有正虚的一面。“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内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黄帝内经·太阴阳明论》 “脾与肾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溢,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从中得出太阴脾经、阳明胃经、少阴肾经的手法处理也需要提上日程来,是这个阶段的重点处理方向。 除了做经筋本身,我们还可以有其它的一些思路。首先考虑腹部,腹部为阴,“阴者藏精而起亟”,腹部就具有藏的作用与空间,因为整个腹部包含了太阴阳明,厥阴少阴,少阳,带脉,任脉。做一个部位可以对多条经起到作用,使各个经的能力得以作用人体。 膝关节作为“八大块”之一、更是阳明胃经和太阴脾经的途经之处,疏通膝关节可使太阴阳明的升降有序,下肢的气血也通行顺畅。 在做坐骨结节这一“大关”时,发现其疼痛牵扯整条肾经,在手法作用下帮阿姨缓解了行走中下肢经筋的牵拉问题。 薛阿姨因行动不便,两侧髋关节都摔断过,手术后的保健理疗又没有跟上。髋关节的经筋粘连也是一个严重影响下肢行动的原因,大部分的问题表现在下肢的外侧位于足少阳经位置。前期因信任不够怕把置换的器械移位,并没有处理此处。 在《灵枢·根结篇》:“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中指出少阳经居三阳经之中,属半表半里,为阳气出入的枢纽,就像连接门与门框的铰链一样,起到开和阖的作用。关节的作用也是开阖,所以调理少阳也会对关节的开阖起到作用。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言:“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所言“筋结”,是人体阳气衰少,六淫邪气侵袭、脏腑气血瘀滞、结于经脉和经筋而形成,表现在机体筋肉、十二经筋中的僵硬的条索、结节的部位。通过疏通经筋、排除寒湿和引气血进入关节和经筋,达到筋柔关节利。 所谓正进则邪退,邪进则正退。是扶正还是祛邪,不是单一的选择,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在合适的时机做出适当的选择。 也就是“循脉之分,各有所发,各随其过,则病瘳也”。这一切建立在我们对人体的认知,更建立在跟薛阿姨良好的沟通交流中,缺一不可。 经过几个月的手法调理,薛阿姨的疼痛以及各种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活的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困扰她的问题整体好转有60~70%。之后将进入更加深层和细微的调理。 手法师感悟 每一位走到我们面前深受病痛折磨的客人,都是你的面试官。 不遇到一些疑难杂症,自己的手法提升是比较慢的,这次从薛阿姨身上学到了很多,不论是从理法上以及手法技法上,还是和顾客沟通都有很大的自我提升。正如高老师教导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我只是一个管道,上天假借我的手在为顾客调理身体。 病人所说的“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祛病的过程根据病情或轻松或艰难。但整个祛病的过程却是离不开病人的配合,例如病人的整体身体情况,和对自己身体感受相告知我们都是不可忽视的部分。 在给薛阿姨的调理过程中,最大的感触就是调理和被调理者过程中沟通身体所发生的改变是如此的重要,如此双方才能达到彼此想要的结果。 在“抽丝”的过程,更能让双方知道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方法去完成这件事。正如在手法过程中我们所聊到手法能够有良好的效果,最大的功劳者还是薛阿姨,她通过她对手法过程中的疼痛的忍耐和对整个调理周期的坚持完成对自己身体的改变。 高老师经常告诉我们身体的缓解改善,我们手法师只能占到整个功劳的两成就很好了,我们也会通过专业学习和加强沟通能力,努力做好我们能做到的。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第十九期圣洁脊柱全息手法基础班招生简章 高圣洁老师亲授——如何通过“望诊”来判断脊柱问题 高圣洁老师 从脊柱全息解析颈椎问题 手法案例 圣洁脊柱全息手法配合艾灸调理乳腺纤维瘤 同有三和旗下医馆 左侧滑动查看 同有三和上海馆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号金领之都27幢2楼 广西南宁医馆 南宁市青秀区云景路10号永凯春晖花园B区2楼 -;- 北京福泰医馆 北京市朝阳区广顺北大街33号福泰中心二层室 -; 深圳泰然医馆 深圳市福田区沙头街道泰然八路水松大厦5楼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rhrq.com/jbzl/870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