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熊继柏答疑如何治疗风湿病

时间:2021-4-2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哪里可以能治疗好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案例:风湿病邓某,男,38岁。湖南郴州人。患者因一身肢节疼痛3年余就诊。患者一身肢节疼痛3年余,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予激素治疗。现症见:一身肢节疼痛,痛甚则双膝关节肿大,伴有烧灼感,甚则全身发热,双腿遍发疮疹,口苦,尿黄。舌苔黄腻,脉弦滑数。辨证:湿热痹阻。治法:清化湿热,宣痹通络。选方:宣痹汤合四妙散。处方:汉防己6g,杏仁10g,滑石15g,片姜黄15g,连翘10g,栀子10g,法半夏10g,海桐皮15g,薏苡仁20g,蚕沙10g,赤小豆15g,苍术6g,黄柏10g,秦艽10g,川牛膝20g,知母10g,煅乳香8g,煅没药8g。30剂,水煎服。讲析:此患者的症状是一身肢节疼痛,伴有烧灼感,甚则全身发热,舌苔黄腻,脉弦滑数,这是典型的湿热痹,因此用宣痹汤合四妙散治疗。湿热缠绵难去,所以这个病的病程很长,治疗上只能徐徐图之,不能心急。患者同时在服用激素类药物,这个药只能慢慢减量,不能马上停,否则会出现反弹。现场答疑学员:有一位70岁男性病人,患风湿病30多年,原来四肢关节疼痛,舌红苔黄腻,我给他用过宣痹汤,关节疼痛减轻,现在患者肌肉瘦削,大便秘结,舌红苔薄少。我给他用了新加黄龙汤14剂,方中用了红参,便秘改善,请问下一步如何治疗?熊教授:中医治病有几个基本要求,首先就是要诊断明确,也就是“望闻问切”四诊要到位,主症、兼症要清楚,其次就是辨证分析要准确,关键是抓住主症。刚刚这个老同志讲的病例是风湿病,而且是多年的风湿病,现在有大便秘结的表现,但这是一个兼症,不是主症。从这个患者的年龄以及病程来看,这肯定是一个虚实夹杂的疾病,从大便秘结、舌红苔薄来看,有阴虚的表现。《金匮要略》中有一种痹证名“尪痹”,“尪”就是羸瘦、虚弱的意思,尪痹的主要特点就是形体消瘦,关节疼痛肿大,说明气血津液已经不足了。《黄帝内经》中讲到了风、寒、湿痹,《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究竟是何种痹证,要靠医生去辨证分析,得出结论。此外,风寒湿邪在体内,日久可随体质和治疗因素而转化,产生热痹,比如《素问·痹论》说:“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孙思邈的犀角汤就是治疗热痹的,除此之外,还有湿热痹,二妙散、四妙散以及《医宗金鉴》的加味二妙散都是治疗湿热痹的,吴鞠通的宣痹汤也是治疗湿热痹的。所以,痹证至少就有风、寒、湿、热痹、湿热痹、尪痹这几种。刚刚讲的这个风湿病的老人,年龄大,病程长,四肢痿弱,肌肉瘦削,治疗这个病人一定要兼顾气血津液,然后治痹,如果一味用攻邪之药会进一步损伤患者正气。另外,辨证是有诀窍的。因为中医的辨证方法特别多,有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还有八纲辨证,临证如何选择和运用这些辨证方法呢?我认为所有这些辨证都是以八纲辨证为纲领,而八纲辨证的关键就是辨清病性和病位。八纲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表里辨的是部位,寒热、虚实辨的是性质。张仲景的六经辨证,表面上是六经,实际也是病位加性质,从整体上看,三阳证是表证、实证、热证,三阴证是里证、虚证、寒证。所以,临床辨证的关键就是抓住两点,一是病位、二是病性。首先搞清楚是表证还是里证,然后再搞清虚实、寒热。临床的真功夫就在于辨证,而不只是我告诉你们几个汤方,那都是小伎俩。当然,要做到这些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长期实践。辨证之后是施治,施治要因证选方。在辨证之后脑海里要有清晰的选方思路,这就要求有很扎实的方剂学基础和临床经验,心里一定要有汤方,不能把药物堆砌成一个处方,开一个药再想下一个药,这样不仅没有章法,而且看病会很慢。学习汤方需要多读书多积累,比如,刚才这位同志他就开了两个很好的汤方,一个新加黄龙汤,一个宣痹汤。新加黄龙汤出自于《温病条辨》。说到新加黄龙汤,在这里我要讲一下“人参”的应用。人参包括高丽参、红参、西洋参、白参以及我们现在所用的党参。在抢救病人的时候,比如心衰的病人,必须用上等的高丽参,如果是开生脉散,那就得用西洋参,因为西洋参偏凉性可以益气养阴,高丽参偏温性,而党参药性就很平和,补性不强、价格不高。用药的时候除了考虑药性,还要考虑患者的经济情况。经济情况较差的人,给他用西洋参和高丽参显然不合适,患者承受不起,而某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人,你开党参他会觉得你药太便宜而不满意。总之,想要好的临床疗效,至少要做到以下三条:一、要认真进行四诊;二、要认真进行辨证分析;三、要认真地因证选方。如果做好了这三条,至少可以成为中等偏上的医生,当然与《黄帝内经》所要求的“十全九”的“上工”还有一定距离。

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复兴之路上,我们一起呐喊与见证!很多人都在转发,你要不要+1

本文来源:《国医大师熊继柏临床现场教学录》,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熊继柏。转载自:人卫中医。

版权声明: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免责声明:本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rhrq.com/lcbx/1065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