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病能治愈吗 http://m.39.net/news/a_5651461.html 对中国人来说,家的标志,就是一起吃的那餐饭。 日常饮食中,爸妈炒好菜放在餐桌上,大家端着碗一起夹菜,吃饭时聊聊今天发生的事。亲友聚会,一盘盘热腾腾的菜端上来,十几双筷子一起抢光。 吃光,是对一盘菜最大的褒奖。 一个家庭中最温馨的景象,往往是一家人有说有笑地一起吃饭/《小欢喜》 大家的筷子不分彼此,在盘中舞动、赛跑,沾上了口水的筷子,下一秒又去扒拉菜里仅剩的虾仁。 如果这个时候有人提议说,不然大家用双公筷吧。准会有人说:哎没事!都是自己人,怕什么。 共食合餐,甚至成了中国人表达亲密的方式,最好的伙伴就是“一个碗吃饭”的朋友。 但是,这样的“亲密接触”真的好吗? ———— 一起吃饭,也可能一起生病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餐桌经历: 有人夹菜像是在刨地,要把整个盘子的菜都搅和一遍才恋恋不舍地夹起最中意的一块; 有人特别热衷于给别人布菜,非常热情客气,但偏偏用的是自己刚沾了口水的筷子; 有人夹菜之前会习惯性地先把筷子嘬干净,可能觉得这样会比较卫生…… 给别人夹菜,筷子上的细菌病毒可能也被夹进了碗里 而箸来筷往,每个人的唾液也都随着筷子和勺子进入食物,唾液携带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乘机潜伏其中,在一桌人的口腔间挨个串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1]。 比如幽门螺杆菌——这种“长”在胃黏膜上的螺旋形细菌,是造成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的元凶,是人类患上胃癌的头号杀手[2]。 它非常容易通过唾液、食物和餐具进行传播,感染者如果跟别人合餐,很可能不知不觉间就把健康人传染了。 共餐是幽门螺杆菌的常见传播方式,使用公筷就可以大大降低传播风险 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目前中国人的幽门螺杆菌高达50%左右,每两人中可能就有一人感染,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胃病大国”[3][4]。 年的一项调查指出,东亚地区是全球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区域,每十万人中发病人数达到了49.2人[5],这与幽门螺杆菌的超高感染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容易通过合餐进行“口-口传播”的,还包括各种引发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的细菌和病毒,你可能不知道跟你一起吃饭的人有什么传染病:甲肝、戊肝、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伤寒、肺结核……这些都会通过合餐传播[7]。 口口传播不仅会传播幽门螺杆菌,还可能传染各种其他细菌和病毒,图为医生在进行胃镜检查 合餐制的餐桌上,手也是传播疾病的源头之一。 我们的手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各种东西,从手机屏幕到地铁扶手,从水龙头到衣服,上面沾满了各类细菌。 但是饭前没有好好洗手,再在桌上伸手取用食物或是传递餐具的话,就可能把细菌或病毒带给其他人。 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医生们特地强调洗手很重要,也是因为接触时非常容易传播病毒。 饭前洗手也不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习惯,但慢慢也被大家接受。应对病毒,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洗手 从安全的角度讲,一人一食才是最卫生的吃饭方式。大家各吃自己的,不随便从别人的碗里夹菜,也就不给细菌传播的机会。 即便做不到一人一食的分餐,用公筷公勺也能大大减少食物的污染。 ———— 合餐,吃得也没有那么开心 合餐制真的能让我们吃得更爽更任性吗? 说起来很讽刺,它的初衷之一是让每个人都按照口味和食量各取所需。但现实是合餐制的规矩太多了,主宾陪副的座位排次、碗筷的摆放、上菜的次序、夹菜敬酒的辈次,都有讲究。 家庭聚餐的时候,一道菜端上来,只有在长辈动过筷后才敢吃,稍微多夹几筷子就会被爸妈使眼色;和领导一起吃饭,根本不好意思自己转桌盘,好吃的菜轮不到自己,回家时还可能饿着肚子。 在长幼有序的餐桌上一起吃饭,根本不存在想吃啥吃啥/《大宅门》 合餐制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健康问题——它让我们难以把握进食的标准和分量,不知不觉就会吃得不健康。 比如,挑食的孩子可能只吃肉不吃菜,要父母一直夹菜才能保证营养均衡。改成分餐制之后,孩子吃了什么、剩下了什么,就一清二楚了。 健身爱好者都知道,锻炼之后吃的“减脂餐”要按照一定的蛋白质、碳水比进行搭配,还要严格控制总热量。改成一人食,把食物拍下来发给健身教练,他才能告诉你吃没吃对。 如果是合餐制,你可能根本记不清自己究竟吃了多少。 所以,哪怕是为了自己吃得更开心,吃得更营养,分餐制也是个更好的选择。 ———— 从现在开始,改变还不晚 不过,分餐制说起来容易,实践起来却有点难。 用公筷公勺,本来是为了安全卫生,但在有些人看来就是生分。 如果是在自家吃饭,家常菜可以不考虑菜的造型,但分餐时洗碗又成为了一个问题:一顿饭做三菜一汤,再加上饭碗,一家三口就要用15口碗。除非家里有大型洗碗机,不然光洗碗都觉得累。 分餐好是好,洗碗却令人头疼 都使用公筷公勺的话,是可以少洗几口碗了,但实践起来简直麻烦得不行:本来动一次手就能夹到菜,现在要放下自己的筷子——拿起公筷——放下公筷——拿起自己的筷子…… 对此,梁实秋老先生也表示很为难:“谁有那样的耐心,每餐两副筷子此起彼落的交换使用?”[12] 所以,无论是清末民初的“西风东渐”,还是建国初期的“爱国卫生运动”;无论是80年代末的上海甲肝大爆发,还是年非典肆虐时,分餐制始终没能成功推广开来。 吃火锅的时候,如果每次夹菜都换公筷,可能很多人都觉得麻烦 非典时期,提倡分餐制的呼声一度高涨,当时中国烹饪协会还专门制定《餐饮业分餐制设施条件与服务规范》,提出一般筵席实行公筷公勺和一人一盘的用餐方式,并正式申报强制性国家标准。但随着疫情结束,话题热度很快就消退,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13]。 现在,分餐制在国内的主要应用场景,可能只有食堂、自助餐厅和外卖。 年3月16日,贵州省从江县刚边乡中学初三学生在食堂进行分区域编号吃早餐。分餐制似乎只在特殊时期才能得到认可/希帕图片社 人类为很多习惯都付出过代价。 吃野味的代价是细菌、病毒传播;饭前不洗手的代价是病从口入;合餐的代价是饮食的不卫生。 为了更健康的生活,改变一下饮食习惯只是要我们付出的最小的代价。 [1]Slots,J.,Slots,H.().Bacterialandviralpathogensinsaliva:diseaserelationshipandinfectiousrisk.Periodontology,55(1),48-69. [2]Sugano,K.,Tack,J.,Kuipers,E.J.,Graham,D.Y.,El-Omar,E.M.,Miura,S.,...Malfertheiner,P.().KyotoglobalconsensusreportonHelicobacterpylorigastritis.Gut,64(9),-. [3]刘文忠,谢勇,陆红,成虹,曾志荣,周丽雅,...吕农华.().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胃肠病学,22(6),-. [4]张万岱,胡伏莲,萧树东,徐智民.().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Doctoraldissertation). [5]RL,T.L.B.F.S.,Jemal,F.J.L.T.J.().Globalcancerstatistics,.CACancerJClin,65,87-. [6]邱建华.().甲型肝炎传播方式的临床探讨.中国医药指南,12(13),68-69. [7]高铭鑫,杨杰,孔杰,李爱茹,吕湖莲.().漫谈分餐制.吉林省预防医学会年预防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8]林海聪.().分餐与共食——关于中国近代以来的汉族饮食风俗变革考论.民俗研究(01),-. [9]刘容.().魏晋至隋唐我国用餐方式由分餐向合食转变之缘由分析.前沿,(),-. [10]张振铎,董坤岳.().从分餐到合食——以餐具和礼仪为核心的考察.沧州师范学院学报(03),78-81+. [11]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艺术中国网. [12]梁实秋.().雅舍谈吃.BEIJINGBOOKCO.INC.. [13]杨正春.().分餐制离我们有多远.城市质量监督,(8),20-21. ———— 大家好,我是编辑陆小雨。 「好好生活事务所」希望打造一个生活消费品牌,为大家提供有用的消费价值观,这是我们的第八十四期推送。 欢迎大家点击下方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