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时间:2017-5-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治疗方法

1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缓解RA关节肿痛等症状的主要药物,如双氯芬酸、美洛昔康等。这些药物大多对缓解RA的症状效果明显,起效较快。但是,老年患者长期应用NSAIDs较青壮年患者更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血、耳鸣等不良反应,肾脏损害发生率也较高。此外,还可能引起钠水潴留,诱发和加重心衰。因此,老年患者使用NSAIDs时更应慎重选择。开始用药后,应定期监测血象、肝肾功能等指标,发现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对有消化性溃疡病史、以往因某种原因曾行抗溃疡治疗、并用糖皮质激素、同时用数种抗炎药或剂量过大以及高龄RA患者应合用胃粘膜保护剂、组织胺H2受体阻断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等同时避免酗酒、吸烟及进食辛辣食物等。塞来昔布及依托昔布等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消化道不良反应较少,但此类药物可增加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慎用此类药物。

2糖皮质激素;对于起病急,关节外表现较多或合并风湿性多肌痛的老年RA患者,可用激素以迅速控制症状,随病情改善要将激素逐渐减量或停用。目前多数研究认为,小剂量激素(泼尼松10mg)可延缓RA的骨质侵蚀性破坏,有改善病情的作用。对于存在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激素治疗时建议给与钙剂及维生素D以预防骨质疏松及缺血性骨坏死。

3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一经确诊即应开始包括DMARDs的联合治疗,早期接受正规DMARDs治疗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3~6月后再予以治疗的患者,这一原则适用于所有RA患者。传统常用的DMARDs有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甲氨蝶呤(Methotrexate)、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金制剂(Goldsalts)及青霉胺(D-penicillamine)等。近年用于临床的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环孢菌素A(CyclosporinA):目前用于RA的治疗尚少。它可抑制CD4和CD8T细胞的IL-2表达以及IFN??和IL-4的血浆水平。同时,还可降低B细胞活性、CD40信号以及抑制钙依赖性蛋白磷酸化。本品可明显缓解关节肿痛及晨僵,并可降低血沉、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因子滴度、使滑膜破坏减缓。常用剂量为2.5~5mg/kg/d。环孢菌素A还可引起胃肠道症状、头痛、感觉异常及肝酶升高等。在少数患者可引起肾毒性,一般减量后可逐渐恢复。

来氟米特(爱诺华,Leflunomide)为一种新的抗代谢性免疫抑制剂,已广泛用于RA的治疗。来氟米特可明显减轻关节肿痛、晨僵及增加握力,且可使血沉及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其用量10mg~20mg/日。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皮疹、疲乏无力及白细胞减低等。

4免疫生物治疗;英利昔单抗(Infliximab,Remicade):是一种嵌合的单克隆抗体,于0、2和6周时静脉输入,然后每8周一次。可很快改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疗效好。主要用于中重度活动期的类风湿关节炎患。依他西脱每周两次皮下给药即可明显地降低循环TNF的水平。可单独应用或与甲氨蝶呤合用,用量为25rng每周两次皮下注射。

3.5中医药疗法;,临床上专方专药治疗本病的研究日趋增多,形成了许多疗效确切、特色鲜明的专方验方,药物组成和剂量比较固定,针对性较强,通过随证加减,能取得较好疗效。其一通痹汤(白芥子、地肤子各20g,茯苓、熟地黄、五倍子各15g,鹿角胶、肉桂、炮姜、麻黄、甘草、苦参各10g),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本病60例,有效率为83.33%。其二健脾活血方(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红花、姜黄、秦艽、细辛等),治疗本病32例,有效率为87.5%。其三清热通痹汤(金银花、黄柏、独活、川牛膝、红藤、杜仲、川续断、骨碎补、桃仁、红花、水蛭、吴茱萸、白芥子、土茯苓等),治疗本病30例,结果表明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疾病疗效有效率治疗组为93%。中医学理论认为针灸具有补肾强腰、调和气血、舒经通络作用,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可产生镇痛作用,考虑到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脏腑虚弱的体质因素,结合本病患者局部症状较全身症状突出的特点,采用针灸结合西药进行治疗,可有效减少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在减轻患者疼痛、缓解病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摘自网络

联系我们:医院风湿免疫科,郑州市中原区桐柏路号(桐柏路与中原路交叉口)

门诊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医药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rhrq.com/lcbx/44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