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彭家寨村民正在舞“草把龙” 土家人的“草把龙”又叫“稻草龙”。传说是姜子牙为驱赶瘟疫、避免灾祸所创,是土家人年年舞动的特殊龙灯。 草把龙由民间艺人在腊月编织,主要材料是干稻草,以及竹子篾条、树木棍子、麻线绳子。龙身有七节、九节、十一节、十三节、十五节多种规格。每节龙身之间用竹棒穿扎、篾条相连,龙身和龙头、龙尾下都做一根木棍手柄,用篾条缠绕、麻绳捆紧。龙身中有用竹子篾条编织的“竹船”,内置火盆,里面生有炭火。草把龙的数量根据寨子大小、人家多少来决定,寨子大、人家多,编扎的草把龙一般在三条以上,寨子小、人家少,一条草把龙足够。 舞龙人是从寨子里挑选的十二三岁的崽崽伢(少年),他们必须结实、有力,能让草把龙活泼地游动在寨子里。另外挑选两个年轻人,一人用竹筒水枪射水,一人用竹子弓箭射箭,和土老司一起围绕草把龙舞蹈。 草把龙从功用上还分“干龙”、“湿龙”。“干龙”为娱乐,“湿龙”为求雨 舞草把龙的前几天,寨子里的人家早早预备好香、钱纸、红包、粑粑之类的礼品,表示主人家贤德、大方、热情。舞龙当天,每户人家的堂屋中间摆上一盆子清水,一箩筛稻谷、苞谷、高粱、小米、豆子混在一起的五谷杂粮。 出发前,得在河谷边或溪谷边举行一个简短的仪式。人们将龙尾浸泡在水里,抬起龙头面对岸上,意思是龙王出水。土老司手舞足蹈后,才和射水、射箭的两个后生一起把香、蜡烛点燃后插到地上,再烧一堆钱纸,向河神祷告,保佑今天把草把龙舞得顺利。 牛角号是拉开的序幕,敲响的锣鼓声是伴奏的乐器,鞭炮烘托出气氛 舞草把龙的人,除了土老司穿的祭祀礼服,两个后生则穿民族服装,赤膊舞龙的崽崽伢清一色在腰间扎上金黄色的绸带。草把龙出行时,土老司和两个后生以及手执龙珠的人把点燃的香插到龙背和两边的龙腹,使得火星飞溅、闪烁红亮。这时的草把龙像从河谷、溪谷游来的银光闪亮的火龙,把整个寨子的夜空都照亮了,既唯美又震撼,让人心潮澎湃。 草把龙从寨子最高处的第一户人家玩起,玩到寨子下面的最后一户人家,家家户户的堂屋里都要玩遍。每户人家把大门打开,迎接草把龙。 进门后,龙头朝向神龛点三个头向神行礼,再到堂屋里绕行一圈,之后玩出“拜四方”、“龙穿花”等各种花样动作。这时,射水的人用竹筒水枪从盆子里抽一竹筒水向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射水,射箭的人拿起竹子弓箭做出拉弓射箭的动作,同样向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进行假射,土老司从箩筛里抓起五谷杂粮念念有词地五个方位各撒一把,请神仙保佑山寨的人无病无灾、岁岁平安、万事如意。到哪家玩草把龙,家里的男女老少也参与其中,人们抓起五谷杂粮撒向草把龙身上,意思是让草把龙把寨子里的水痘、天花、麻风、咳唠病(肺结核)、风湿等疾病统统都带走,使家人身体健康、一帆风顺、五谷丰登 。 重头戏是主人家用红布包了五斤一捆的上等草烟,放到小方凳上,草把龙用高难动作把草烟衔进龙嘴。草把龙出门时,土老司接过主人预备的所有礼品,这家人心里会非常高兴,这意味着今年他们会走一年好运。每年阴历的五、六月份,稻田里生长的稻谷常常受到害虫和稻瘟病的袭击,轻则稻谷空壳多,重则秋天颗粒无收。清朝同治年间的《来凤县志》载文:“五六月间,雨阳不时,虫或伤稼,农人共延僧道,设坛诵经,编草为龙,击以金鼓,遍舞田间,以攘之。”这时,草把龙会从寨子出发,舞到广袤的田野,在每丘稻田的田坎上游动。有人吹牛角号、敲锣打鼓,有人在后面放三眼炮、炸响鞭炮,还有人往稻秧上洒白石灰、柴火灰,全寨的人都跟在后面,祈祷稻谷丰收。 不管何时,草把龙玩罢,都要到河谷边、溪谷边把它们集中烧掉,意思是送走龙王,归去大海。 现在,土家人的草把龙再不进各家各户玩,也不在阴历五、六月份到稻田里玩,而是在寨子的坝子里玩,到乡镇的街道上玩,到县城的广场上玩,使得更多的人有幸观赏到土家人的特殊龙灯。而今,领舞的人代替了土老司,保留了手执龙珠的人,增加了“牛灯、”“鱼灯、”“虾灯”和姑娘们的舞蹈,使得草把龙更具艺术性、趣味性、观赏性。 图文来源:网络 白癜风能治疗好吗白癜风的中医治疗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rhrq.com/lcbx/479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