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辨治特色

时间:2020-8-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风湿病

风湿病是指感受风寒湿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肿大、变形、僵直、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包含西医学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肩周炎、颈腰椎骨质增生病、坐骨神经痛等疾病,《内经》称之为痹证、痹病,而以“风湿”命名则首创于《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金匮》立《痉湿暍病》篇(第二篇)及《中风历节病》篇(第五篇)专论风湿病,对风湿病的理、法、方、药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开创了风湿病辨证论治之先河,对临床辨治风湿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新闻简讯

YIBANZHUSHOU

风湿病

病因病机

外因为感受风寒湿邪,包括触冒风冷、雾湿、居处潮湿、坐卧湿地、露天就寝、涉水淋雨等。如原文所云:“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病在头中寒湿”;“汗出入水中”;“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

痹症

中医理论

内因包括脾肾阳虚、肝肾亏损、阴血不足、胃有湿热等。如原文以脉论病因:“脉沉而细者”;“脉浮虚而涩者”;“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盛人脉涩小”;“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论饮食不节,内伤肝肾,如“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咸则伤骨,骨伤则痿”。

辨证论治

风湿在表症见“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恶寒较轻。治宜微汗解表,祛风除湿,方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药物组成同方名)。

寒湿在表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身烦疼”而重。治宜微汗解表,散寒除湿,方用麻黄加术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白术)。

寒湿在关节症见关节冷痛或肿大变形,剧痛,“不可屈伸”,痛处不移,局部畏寒,得热痛减。治宜宣痹通阳,散寒除湿止痛,方用乌头汤(制川乌、麻黄、黄芪、白芍、炙甘草)。

寒湿在腰部症见“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腰以下冷痛”。治宜温阳散寒,健脾利湿,方用甘姜苓术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

风湿兼表气虚症见“脉浮,身重,汗出恶风”,关节疼痛。治宜益气固表,祛风除湿,方用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

风湿兼阳虚症见“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治宜温经助阳,祛风散寒除湿,方用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生姜、炙甘草、大枣、炮附子;炙甘草、白术、炮附子、桂枝)。

风湿兼阴虚症见“诸肢节疼痛”,痛处微热,肌肉消瘦,关节肿大,小腿肿胀麻木,“头眩短气”,恶心欲吐,口干不欲饮,舌苔少津。治宜祛风除湿,温经散寒,兼养阴清热,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麻黄、桂枝、白芍、甘草、生姜、白术、知母、防风、炮附子)。

如需帮助请添加

风湿病ser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rhrq.com/lcbx/88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