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某,男,56岁,矿工。年1月19日初诊。 主诉:四肢及胸背冷痛2年,加重半月。 现病史:患者自小体弱,长期从事矿工工作,环境阴冷潮湿且经常坐卧湿地休息。2年前开始出现四肢及胸背冷痛,受凉后加重,曾在家行艾灸治疗,症状可稍改善,时常反复。半月前雪天劳作后冷痛感突发加重。刻下见:四肢及胸背冷痛,触之如冰,双膝关节稍有屈伸不利,遇寒则重,胃脘部冷痛,不欲饮食,无口干口苦,饮食尚可,小便清长,大便可。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紧。 诊断:风湿寒性关节痛(寒湿凝滞证)。 治法:温里发表,通络止痛。 方药:五积通痹汤(旷师经验方)加味:苍术、白芍、黄芪各15g,干姜、紫苏梗、白芷、陈皮、半夏、枳壳、厚朴、当归、川芎各10g,茯苓30g,肉桂3g,麻黄、甘草各5g。7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二诊:年1月26日,全身冷痛较前明显改善。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原方继续服用7剂,并嘱做丸剂以善后。 按语:患者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较弱,加之工作休息环境潮湿阴冷,寒湿之邪侵入机体,闭阻经络关节,寒性收引,湿性重着粘滞,故见四肢胸背冷痛,触之不温;寒湿凝滞,气血失于宣通,经脉拘挛,故见关节活动不利;寒湿遏于中焦之脾胃者,中阳不足,纳运失常,故胃脘冷痛,不欲饮食。《景岳全书》云:“痹证之寒胜者,但察其表里俱无热证,即当从温治之,宜五积散”。 五积通痹汤为旷师经验方,是在《局方》五积散的基础上加减而成,具有解表温里、散寒祛湿、理气活血之功效。此方为阴阳表里通用之剂。麻黄、桂枝所以解表散寒,归、姜、芷入血分而祛寒湿,为解表温中除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也。方中重用苍术为君。苍术苦温辛烈,其苦燥之质能燥湿运脾,其辛烈之性有助温阳发汗,麻黄辛温散寒,可助苍术发汗解表;干姜辛热,温中逐寒,回阳通脉,可助苍术温散寒湿;紫苏梗辛温,既可助麻黄以宣肺解表,又可助术、姜散寒温里;三者共为臣药。白芷辛温,散风除湿,通窍止痛,可助麻黄解表散寒;半夏、陈皮、茯苓、厚朴、枳壳助苍术利气、袪湿、除满;肉桂辛热,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活血通经,可助干姜以温里袪寒;黄芪甘温,益气养血;以上共为佐药。当归、白芍、川芎引诸药入血分,以除血分之寒湿,且有活血止痛之功,甘草调和诸药,以上共为使药。诸药合用,温里散寒、理气活血,配伍精妙组方严谨,故疗效显著。 (柳玉佳整理)专家介绍:旷惠桃,女,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导师。湖南中医院首届名医、内科学术带头人。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特聘专家,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会常务理事,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免疫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医50年,中医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主编《中西医临床用药手册.内科分册》、《中医内科查房手册》等著作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余篇;擅长治疗风湿、类风湿、硬皮病、强脊、痛风、狼疮、雷诺氏病、白塞病、干燥症、肩周炎、颈腰椎病、皮肌炎、筋膜炎、产后风湿病、失眠、咳嗽、哮喘、内伤发热、慢性胃病、肾病、内科疑难杂症及亚健康调理。牵头研制“三虎丸”、“痛风克颗粒”、“益肾颗粒”在临床上均取得满意疗效。 坐诊时间:每周一、三、五上午; 挂号指南:中医附一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