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偶像王孟筠
李 卫
时间要回到一九六九年十月下旬。 这一天,天气正凉爽,叶生、雪琴、秀莲、小玲和我几个同学闲着无事,躺在团部(按: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八师五团,后改回和平农场)招待所的房间,等待着安排下连队。我盯着屋顶,想着这次,我们是真的离开学校、离开家了,忍不住鼻子有点酸酸的。 突然,外面一阵清脆的声音打破了寂静,“哎!我们回来了。刚刚回到团部!”没等我反应过来,小玲就跑进屋,大声说“快出来看!快出来看!那个《军队的女儿》刘海英来了!”我一听,不知哪来的一股劲,哗的一下子就从架子床的上床落到地上,蹦的就蹿到招待所门口。 只见眼前一位姑娘,个子不高,圆圆的脸,齐耳的短发,头上戴了一顶草帽,身上穿了一件素色的衣服、一条褪色的军裤,裤脚挽了起来,脚上穿了一双黑布鞋,肩上挑了一对箩筐,笑眯眯地正在和小卖部的大姐说话。小玲在我耳边悄悄的说“这个就是刘海英!”哦!这个就是我们心中敬仰的英雄、我们这代人的偶像——“刘海英”啊!她的真实姓名叫“王孟筠”。怎么这么巧!我们想什么,她就来什么,而且是近距离。真是太幸运了!
王孟筠曾被誉为“天山的雄鹰”、“中国的保尔”。看着眼前的英雄,脑海里一幕一幕地闪过她的故事。 年,新疆军区到湖南长沙招兵,王孟筠只有11岁,背着家里虚报年龄报名参军了。去了新疆后,不愿留在后方,坚决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被安排到八一钢铁厂砸矿石。由于年幼个子小,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天气又恶劣,棉衣经常是被大雨淋湿的,晒不干又穿在身上,晚上还垫着睡觉。几个月下来就得了严重的风湿病和中耳炎。医院治疗,出院后,她调到八一农场宣教股负责刻印《工地快报》。 年夏天,一场暴雨危及水库的安全,孟筠拖着病腿,打开水闸,保护了水库和农田,而她遭雨淋后,发高烧,致双耳全聋,双腿瘫痪,她觉得死神向她走来。在孟筠面临人生迷雾的时候,党组织、团组织不断地关怀、帮助、鼓励,使她获得生命的勇气。她以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的话激励自己:“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就这样,孟筠坚持与病魔斗争,积极治病、积极锻炼,顽强地练就了“看话”的本领,闯过耳聋关。病情稍有好转,就又投入工作中。 王孟筠的事迹非常生动,当时中国青年报都作了报道,被作家邓普编成长篇小说“军队的女儿”,年还拍成电影《生命的火花》。由于不适应西北寒冷的天气,在农垦部王震部长的关怀下,她调到南方的湛江农垦局化州和平农场,边养蜂,边治病。 世界上的事情总是这么巧,我们几个同学周周折折,一心要到兵团来,不就是深深的受到这位“刘海英”的影响吗?我们当不了兵,当个兵团战士也光荣!那时,我在心里暗下决心,要像这位“刘海英”一样,做一个不虚度年华、不碌碌无为的人!
当年一批“湘妹子”来到新疆
时间又回到一九九五年夏。 一天,我们原兵团八师宣传队的队友聚在一起,一位队友说起了“蜂疗”,我挠有兴趣地询问起来。“蜂疗”,就是把蜜蜂放在人体穴位上,蜜蜂尾巴的蜂针螫刺,以达到治病的效果。 原来王孟筠和她的丈夫陈斯迂师傅就住在湛江农垦机械厂宿舍。陈师傅继续养蜂,王孟筠则在农垦局疗养院开设蜂疗科,当了副主任。怎么这么巧!我心目中的偶像、敬仰的英雄又出现了!找了一个周末,我和几位同事,来到王孟筠的家。二十多年过去了,眼前的孟筠大姐,没有太大的变化——白皙红润的皮肤没有因养蜂的辗转而消磨,圆脸上总挂着浅浅的笑容,声音还是那么清脆明亮,动作十分敏捷利索,一点都看不出她曾是耳聋瘫痪的重号病人;只是眼角添了几条鱼尾纹,一头黑发多了几根银丝丝。这次是零距离接触啊!真是太亲切了!孟筠大姐一边给我们施以蜂疗,一边娓娓的聊起她的故事。
王孟筠在为患者治病
自从蜜蜂为孟筠大姐解除了疾病困扰的痛苦,她和丈夫陈师傅一边学习养蜂的知识技能,一边探索用蜜蜂治疗风湿病的奥秘。养蜂之余,夫妻俩就钻研蜂疗技术,细心观察,亲身试验,做好记录。为了探明活蜂螫刺人体穴位的性能,没有资料,她就在自己身上试验。试验经常出现险情,多次昏死过去。有一次,一只蜂螫到她的“人中”穴位,一下子象电闪一样把孟筠大姐击倒在床上,半边身子失去知觉,舌头僵硬,喉头梗塞,十分难受。完了!她觉得这次可能真的完了。没想到过了一会儿,缓过气来了,死神又一次擦肩而过。就这样一次次地试验,有的穴位给蜜蜂螫到溃烂红肿,疼痛无法形容,终于探明了下蜂的最佳数量和位置,为给病人治疗取得了主动权。 这些年,他们的蜂养到哪里,“天地诊所”就开到哪里,治愈了无数的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神经性头痛、腰椎炎、哮喘等等各种病人,有小孩、老人、还有外国友人。这些年,她带了很多徒弟,发表了《用活蜂直接螫刺治疗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经络穴位在蜂疗上的应用》等多篇论文,得到了很多的荣誉。 聊着聊着,时间过得真快,不觉已过吃午饭时间,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孟筠大姐的家。站在她家门口告别的时候,抬眼看到一幅对联: 统百国蜂王进蜜献宝 帅千万飞兵治病为民 横批是:养蜂之家 是啊!这就是王孟筠大姐当今的生活写照! 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来,“下次有空再来!”“好!”我激动地点点头,握着大姐的手,盯着她炯炯有神的双眼,心里再次升腾起一种敬慕:这就是我年少时的偶像,直至今日仍是我敬仰的英雄啊!当年,你是拼命工作,拖垮身体;你顽强斗病魔,是蜜蜂让你获得新生。如今,你又以蜜蜂回馈人民,为国作贡献,为民解忧愁,不断地再立新功。你真是我们这代人的楷模啊!我的眼睛有点湿润了。当时,我很想问她一句话:孟筠大姐,你这辈子后悔吗?但是,她的眼神已经给了我们坚定的回答:“人生无悔!”(这是王孟筠的原话)。
偶像是什么?偶像就是一种为人所崇拜的对象。孟筠大姐,从一位“军队的女儿”到一个“养蜂之家”,她始终践行了为国忧民、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她的一生平凡而伟大、普通而崇高!几十年来,她和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王杰、麦贤德等等无数的英雄,照亮了我们的人生道路,不断地激励我们前行!但愿她和无数的英雄一起,也能成为千百万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偶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 本文选自湛江知青文集 《山野上那些木棉花(续集)》
注:王孟筠已经于年3月逝世
作者简介
李卫,年上山下乡到广东农垦湛江垦区和平农场(兵团八师五团),回城后一直从事政府工作,退休前为湛江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
本文作者:李卫 编辑:lyj lyj赞赏 人赞赏 长按得了白癜风好治疗吗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治的好
|